【现在的地名】鹤壁
   所在省份和地市  河南省鹤壁市

【古代的地名】
【朝歌/沬乡/沬邑/沬/沬都】zhāo gē(不是cháo)商朝国都。商王盘庚时期,将商的国都迁于殷。商朝后期,武丁由西亳bó迁到沬mèi,建立沬都,是为武丁城。《史记正义》记载:“沫邑,殷王武丁始都立。”后武丁迁北蒙,沬都废置。其后武乙迁沬,文丁又都之。帝乙迁沬,帝辛(纣王)又都之。纣王就武丁城扩而大之,并因城西的朝歌山,改沬都为朝歌。纣王执政时期大修离宫别馆,朝歌达到鼎盛,历史记载歌非常繁华:“朝歌夜弦五十里,八百诸侯朝灵山”。
【中牟】西周起,朝歌为卫国的都城403年。春秋时期,属卫国、晋国。战国时期,先后属赵国、魏国。公元前510年,齐桓公在鹤壁西牟山侧设中牟邑。公元前425年,赵国迁都到中牟(今鹤壁市山城区鹿楼乡故县一带),历时39年。 赵敬侯元年(公元前386年)将赵的国都迁到邯郸。


  备注
1998年夏商周断代工程的考古调查完全否定了淇县城(卫国都城)与商朝纣都朝歌的关系,现在一般认为纣都朝歌位置应该像洹水边的殷墟一样,位于淇水边上,具体就在鹿台遗址一带,也就是鹤壁市区南部,京港澳高速公路越过淇水前的位置。
商王帝辛时期的都城东有淇河为险阻,西有太行山作屏障,其城池南北各有三道城垣,最外面这道城垣南至淇县的常屯村,北至淇县的淇水关,南北五十余里。第二道城为王城,王城的北城垣在今淇县工业路东至三海村北部,南城垣在今淇县南关一带。第三道城即宫城,位于今淇县三海村和西坛村一带。《淇县志》中所说的“淇邑北门出,西过纣王城”指的就是纣王的二道城。
纣王的内城即宫城遗址在当地至今仍然称为纣王宫。纣王宫左有宗庙,右有社稷坛,是殷纣王祭祖和祭天的地方,今淇县西坛村就是因村里有纣王的社稷坛而得名。至今遗存的古城垣,部分城墙犹高约10米,顶宽约130米,基厚约150米,城垣东西宽4里,南北长6里,城周20里,总面积24平方里。

   本条记录 当前有55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