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书湖阴先生壁 本条记录 当前有345个赞 |
[北宋] 王安石 |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
注释与赏析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是王安石题在杨德逢屋壁上的一组诗。王安石于神宗熙宁九年(1076)二次罢相后,直到哲宗元祐元年(1086)因病逝世,在金陵郊外的半山园居住长达十年。据李壁《王荆文公诗笺注》,王安石故居距城七里,距紫金山亦七里,路程恰为由城入山的一半,故安石晚年号半山老人,园亦因此得名。在这段时间里,王安石与隐居紫金山的杨德逢交往甚密。在王安石诗集中,作者所写有关杨德逢的诗,至今尚保存在十首以上。其中《示德逢》七律一首,对了解杨的为人较有帮助。诗一开头就说:“先生贫敝古人风,缅想柴桑在眼中。”“柴桑”是陶渊明隐居之所,可见王安石是把陶杨看成同一类型的人物的。李壁说作者和杨是“邻曲”,其实杨居山而王居园,并非近邻。所以王安石有《招杨德逢》七绝云:“山林投老倦纷纷,独卧看云却忆君。云尚无心能出岫,不应君更懒于云。”是希望杨尽快到半山园来晤聚。而从此题壁诗第二首来看,显然王安石是写他在杨家里午睡的情景。可见两家住处并不很近。半山园约落成于元丰二年至五年(1079—1082)之间,这首诗应当是元丰前期的作品。李壁注引《冷斋夜话》:“山谷(黄庭坚)尝见荆公于金陵,因问垂相近有何诗,荆公指壁上所题两句‘一水护田’云云,此近所作也。”如此说可信,而黄庭坚仅在元丰三年(1080)下半年由汴京到江南,则此二诗或即这一年暮春时所作。 这两首诗都是题壁诗,其中第一首广为流传。第一首诗前两句写他家的环境,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后两句转到院外,写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暗用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动与人相亲,正是表现人的高洁。全诗既赞美了主人朴实勤劳,又表达了诗人退休闲居的恬淡心境,从田园山水和与平民交往中领略到无穷的乐趣。第二首诗中,作者将眼耳自身的通体感受,浓缩在二十八字之中。所写虽片刻间景象,却见出作者体物之心细如毫发。最后所写午梦残破颇有“梦里不知身是客”意蕴。 书:书写,题诗。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今江苏南京)紫金山时的邻居。 茅檐: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 净:一说“静”。 无苔:没有青苔。 成畦(qí):成垄成行。畦:经过修整的一块块田地。 水:指玄武湖。 护田:这里指护卫环绕着园田。语出《汉书·西域传序》:“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 山:指钟山、覆舟山。 排闼(tà):开门。语出《汉书· 樊哙传》:“高帝尝病,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哙乃排闼直入。”闼:小门。送青来:送来绿色。 其二 桑条索漠楝花繁, 风敛余香暗度垣。 黄鸟数声残午梦, 尚疑身属半山园。 楝花:苦楝花,常见于北方地区,花淡紫色,有芳香。 敛:收敛。 垣(yuán):矮墙。 黄鸟:黄莺。 午梦:午睡时的梦。 半山园:王安石退隐江宁的住所,故址在今南京东郊。 白话译文 郊野桑枝招展,柳丝繁花装点春的容颜,风把香味收起悄悄的吹过墙垣。 黄鸟数声啼叫惊起了午间的残梦,疑疑惑惑,我还以为身在旧居半山园。 |
白话译文 长把茅草屋檐扫干干净净无鲜苔,花木规整成行成垅是你亲手培栽。 一条流水护着田将丛绿缠绕如带,两山排列矗立把碧清的翠色送来。 |
行者的注解 2022年8月17日做写字练习
|
学习时间:2022年8月1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