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正在改版和升级中
始建于2001年12月21日 | 非著名历史学爱好者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博客 > 博客|旅游与摄影 > 正文

夏游横排头(20150829)

作者:行者 发布时间:2015-08-29 23:12 分类:博客|旅游与摄影 浏览:1373 评论:0



周六,全家去苏埠镇自驾游请点击这里查看详细情况,在下午到傍晚的时候,顺便去了趟苏埠镇以南四五公里外的横排头风景区。

因为我爸爸在淠史杭灌区工作了几十年,所以横排头我来过不少趟。记得第一次还是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班里组织春游到了这里。印象最深的是在初中,我和两位同学骑自行车到这里玩儿,早出晚归,往返里程至少有六十公里。最近的一次是在2010年春天,我和老婆刚刚谈恋爱的时候,参加旅行社的桃花节一日游,除了看桃花,看油菜花,还到横排头玩了两个小时左右。

目前横排头是个水利风景区,渠首建筑还是属于淠史杭灌区管理总局下辖的横排头管理处,但周边的旅游区域主要由裕安区旅游局负责日常管理和开发。除了以渠首建筑本身外,横排头附近比较典型的旅游景点还有:苏家埠四十八天大战纪念园(含纪念馆、山顶上的纪念碑,纪念广场,徐向前元帅全身铜像等,都是从苏埠镇迁移过来的)、龙王寺、黄莲禅寺、清源楼(新建的宝塔,同时为‘淠史杭水利工程展览馆’)、淠史杭工程建成五十周年纪念园等。河西岸的石板冲乡,还有个九公寨,属于古皋城(六安的别称)八景之一,号称“九公耸秀”,距横排头渠首只有4公里左右的距离,站在横排头岸边的高地上,可以清晰地看见九公寨的主体。

下图为横排头附近的示意地图,我自己画的,可能不是很准确。横排头渠首建筑主要包括溢流坝、冲沙闸、进水闸、船闸等。进水闸位于河的右岸,水流速度较快,可以很轻松地将淠河水导入人工开挖的淠河总干渠,不过,进水闸北面修建了消力池,将水流速度调整为每小时1公里左右,以方便控制。船闸是通往淠河总干渠的,不过最近几十年公路运输严重挤压了水运,目前船闸已处于停止使用的状态,仅停靠有“淠史杭”号游船(见后文)。冲沙闸可以将泥沙过滤,并利用水力冲入淠河故道,以防止淤积淠河总干渠。溢流坝位于河的左岸,平时拦蓄来水,导入进水闸,如果是汛期,超过规定流量的水会翻过大坝,进入淠河故道,相当于泄洪,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当时条件有限,溢流坝的内核是个土石结构,只有表面为混凝土,但设计的很精妙,据说可以抗百年一遇以上等级的大洪水 ↓

下图为横排头渠首的主体建筑——淠河总干渠进水闸,中间偏右的最高建筑上,就是刘伯承元帅题写的“横排头枢纽工程”字样,而左边的进水闸上,也是刘伯承元帅的墨宝——“丰收之源”。右边是冲沙闸,可以利用落差、流速等方面的设计,把原本夹杂在流入淠河总干渠的水里面的泥沙给“冲”出来,并导入淠河故道,以免淠河总干渠面临渐渐淤积的问题 ↓

下图为进水闸(右侧)和冲沙闸(左侧)的背面,大别山流出的淠河水就是从这里开始被驯服,按照人类的设计,为下游超过600万亩农田灌溉和1000多万人口生产生活用水提供服务的 ↓

下图为横排头风景区里上世纪末新建的“清源楼”,后来改为了“淠史杭水利工程展览馆”,成为淠史杭工程建成五十周年纪念活动的配套建筑 ↓

下图为“清源楼”底座之下,六安市政府立的纪念碑,落款是1997年,也就是“清源楼”最初建成的时候 ↓

下图为“清源楼”的入口处,挂着“淠史杭水利工程展览馆”的牌匾 ↓

下图为横排头风景区里面的草地,这里游人相对稀少,正好又赶上夏天草木最为茂盛的季节,就倒伏的部分来说,草的深度都足有十厘米以上了 ↓

下图为横排头渠首往上游走一段的树林,横排头风景区的绿化搞的相当好,大部分地区,茂密的和森林一般 ↓

下图为横排头风景区里的防汛公路,也就是沿河两岸的路。路边的树多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栽种的,现在都已经很高很茂密了,其中还有很多板栗树,是皖西大别山区的特色(金寨县就是全国最大的板栗产区,霍山县,老六安县的产量也不少)。不过,目前还没有到板栗大规模成熟的季节,树上的果实多包在毛茸茸的壳子里,像一只只绿色的小刺猬,很硬很扎手,碰不得,但是,只要等一成熟,外壳就会自动炸开,板栗果实直接掉落下来 ↓

下图还是路边的密林,几乎遮住了西边的太阳 ↓

请注意下图的中央(点击下图可以查看大图),透过密密的树林,可以隐隐约约看见“清源楼”的影子 ↓

下图为横排头风景区里的一座吊桥,风景区这几年新建了许多吊桥,而且都是那种相对平稳型的,老少咸宜 ↓

下图为横排头风景区里的苏埠四十八天大战纪念广场,画面左侧半山腰上为纪念馆,中间山顶上为纪念塔,右侧广场的正中央为战役总指挥徐向前元帅的全身铜像(点击下图可以查看大图)

下图为横排头风景区里的淠史杭工程纪念碑,是淠史杭工程建成五十周年之际,六安各界共同建立的。六安人对淠史杭工程有着特殊的感情,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几乎没有任何大型机械的情况下,六安人硬是用双手建成了“人工天河”,据说,那时候,上至已经退休的老人,下至正在上小学的学生(我的父辈们),都利用一切空余时间去挖河、挑土。从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淠史杭精神”就是“六安精神”。纪念碑的背后,还有功臣墓,包括淠史杭工程的早期领导人,比如时任六安地委书记,带头挖出淠史杭工程第一锹土的赵子厚等等 ↓

下图为网上找到的一张当时的照片,修建淠史杭工程的时候,六安大部分地区的一年中相当一部分时间,就是这样的义务劳动场景 ↓

下图为淠史杭灌区以前的观光船,这艘船曾经有过极为辉煌的时期,先后接待过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郭沫若等各界名人(郭沫若在此船上写下<淠史杭颂>等诗词,其中比较有名的诗句包括‘排沙拆水分清浊,喜见源头造海洋。河道提高三十米,山岗增产万斤粮’等),以及无数国内外贵宾呢。1991年的时候,我爸爸单位组织职工及家属沿着淠河总干渠观光,坐的就是这条船请点击这里查看详细内容。最近几年,因为年久失修,这条船已经停止运行,待在了横排头最东侧的船闸里,很是遗憾的 ↓

下图为夕阳下的丰源湖,渔夫还在劳作(点击下图可以查看大图)

下图还是夕阳下的丰源湖,有幸看到了许多鸭子在戏水 ↓

下图为溢流坝下面的淠河故道,没有多少水流过,但有着肥美的草地,悠然自得的牛群,以及三三两两垂钓的人,很有感觉的。远处的群山为石板冲乡方向,也就是九公寨附近 ↓

下图为横跨淠河故道上的溢流坝,可以看到后面拦蓄出来的丰源湖。这个题字是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王光英的墨宝 ↓

下图为淠河总干渠的起点——0公里标志。淠河水就是从这里开始,奔上江淮分水岭,造福于下游地区的。画面偏左的远处,是一对骑行的情侣,就打扮和装备来看,至少是从三十公里以外的六安过来的,或者是从更远的地方,比如合肥等地过来的。还是年轻好啊,记得我初中的时候,也和同学们有这样的体力,现在估计很难坚持下来了 ↓

下图为离开横排头景区准备上车的位置,当时大约为傍晚六点,这附近的游人仍不算少。这里是一个很好的观景平台,西面为淠河故道,西南可以看到溢流坝全景和丰源湖,东南正对着进水闸、冲沙闸,东面为淠河总干渠和船闸。绝大多数人都会在这里下车,步行进入景区的核心区,开始一段边走边玩的旅程。画面正中,就是我们家的小车哦 ↓

下图为离开前的最后一张照片,左边为淠河总干渠,右边为淠河故道,只隔着一条马路,作为分流岛。自此往下,渐行渐远。不过,等到了六安城的时候,两条河会再次走近,然后,淠河故道继续往北,而淠河总干渠忽然拐一个九十度的大弯,向东流去 ↓

下面是有关横排头的一些背景知识:

1.1、淠河、史河、杭埠河是皖西地区发源于大别山的三条主要河流。

1.2、淠河上游(在横排头以南的两河口)分为西淠河和东淠河。西淠河向西延伸,过响洪甸水库,源头为金寨县与湖北省交界处的大别山第二高峰——天堂寨。东淠河向南延伸,过佛子岭、磨子潭、白莲崖水库,源头为霍山县与安庆市岳西县交界处的大别山主峰——白马尖。淠河中下游经过六安、寿县,在正阳关汇入淮河。淠河水量很大,平均年流量大约与当今的黄河全流域相当,是淮河的第一大支流,其中响洪甸水库平常拦截的洪水,差不多占到淮河汛期洪峰的3/4。

1.3、史河主要流经金寨县、叶集试验区、霍邱县,以及河南省东南部。史河中游为梅山水库,大坝就在金寨老县城梅山镇上。因为修建梅山水库的关系,金寨更老的县城金家寨(曾经是抗战时期的国民党安徽省政府驻地),也包括流波、麻埠等著名古镇,都沉入了水底。

1.4、杭埠河与淠河、史河不同,不是南北走向,而是东西走向,也不是汇入淮河,而是汇入巢湖,算是长江流域。杭埠河上游也建有水库,叫做龙河口水库,不过,最近几年为了旅游开发的需要,改了个名字叫做“万佛湖”,顿时就由乡村淳朴气息变得相当高大上了。

2.1 皖西地区历来不缺水,但是由于天然水系多走低线,使得丘陵为主,高低起伏多有变化的这一带地区,几千年来发生了众多的水旱灾害,也就是一直存在着水资源分布与人类生产生活不相匹配的问题。

2.2 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毛泽东主席于1951年提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随后几年,史河上游建起梅山水库,淠河上游建起响洪甸水库、佛子岭水库、磨子潭水库(白莲崖水库是上世纪末续建的),杭埠河上游建起龙河口水库,号称大别山中的“五大明珠”。

2.3 在五大水库建成的基础上,皖西地区进一步提出建设淠史杭灌区的构想,即在五大水库的下游,限制直接流入自然河道的水流量,并沿着地势较高的位置,开挖人工灌渠,通过一系列水利工程,把水资源科学管理起来。

2.4 淠史杭灌区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在金寨县城梅山镇的北边(原江店镇的位置,现在该镇已并入梅山镇),建起红石嘴渠首,引出史河总干渠和几条通向河南的干渠。在横排头也建起一个渠首,引出淠河总干渠,基本上沿着江淮分水岭走。杭埠河上没有总干渠,主要在龙河口水库上建起梅岭、牛角冲两个进水闸,充当渠首,引出的是干渠。实际上,淠史杭灌区下面的三个“分灌区”并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由一系列渠道相互连接,可以在局部地区发生水旱灾害的时候,及时从其它地区调配水资源,成功实现了淮河与长江两大流域的沟通。

2.5 淠史杭灌区的人工渠道分为七级:总干渠、干渠、分干渠、支渠、分支渠、斗渠、农渠。经过几十年的续建和改造,淠史杭灌区已经成为世界七大灌区之一,并且在很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都江堰灌区、河套灌区,差不多覆盖了安徽省中部、西部、河南省西南部的二十个左右县级行政单位。

2.6 淠河故道在横排头下游一路向北,但淠河总干渠前半段大致与淠河故道平行,到了六安城区,便忽然来了一个九十度的转弯,向东流向合肥,汇入董铺水库,为省城工农业用水做贡献了。淠河总干渠的转弯处,即六安九里沟,分出一条淠东干渠,继续与淠河故道平行向北,最终汇入寿县安丰塘,这也是古代的著名水利工程,春秋时期楚国丞相孙叔敖主持修建的,当时叫“芍陂”(读音为que-bei)。

2.7 横排头的上游过去叫做“两河口”,即西淠河与东淠河的交汇处。由于建设淠河总干渠渠首,拦蓄来水的关系,湖面变得更为宽广,又被称为“丰源湖”,这个名称是取自刘伯承元帅为这个渠首的题词“丰收之源”。



标签:


取消回复欢迎 发表评论:

  • 请填写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