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时代》介绍
作者:行者 发布时间:2004-06-05 14:55 分类:博客|读书观影和写作 浏览:904 评论:0
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最不寻常一个世纪,在短短的一百年里,从先前承袭下来的自由资本主义,以其富有激励性的市场机制,空前发展了生产力,刷新了整个社会的面貌。但是由于完全以私人利益为驱动力,其弊端也日益显现,并造成一次又一次越来越严重的经济危机。为了摆脱困境,凯恩斯提出了政府干预理论,而马克思创立了社会主义学说。前者拯救了濒临崩溃的美国,后者在前苏联,东欧,中国等国家取得巨大成功。
中国的成功绝不仅仅在于建立了一种全新的制度,更重要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与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成果的结晶是毛泽东思想,而第二次的结晶便是邓小平理论。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全世界人口最多却极为落后的国家进行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实践,并被称为伟大和深刻的变革。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对此怀着浓厚的兴趣。在研究的过程中,也约定俗成了一个新词,叫做“邓小平时代”。
杨继绳先生是新华社著名的记者,曾经亲身经历过过去20年中中国发生的许多重大事件,因此从可信度方面说,他的这本书在同类著作中应该是比较高的。
两年前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时候,首先佩服的是作者的勇气。在历史研究文献中,当代史是最难写的:一方面,由于种种原因,不少档案尚未公开,首先会在收集资料中遇到很多困难;另一方面,因为将涉及到许多还在进行的事与尚在位的人,“为尊者讳”这条潜规则也会给协作设置种种障碍。但是杨先生坚持了下来,用记者的眼光观察,用学者的头脑思考,终于理出体系并成书,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值得好好品味的。
与市面上其它的人物传记类图书不同,《邓小平时代》着重与时代而不是单单是个人,不仅详细叙述了华国锋、叶剑英、胡耀邦、赵紫阳等中央领导的决策过程,也描绘了万里、雷宇、厉有为这些省长市长的艰辛探索,甚至包括小岗村农民等基层群众进行的努力。所以说在史料上是相当全面的,较能客观的反映一个时代的面貌,能让读者从正反两方面了解发生过的事情,并用自己的思想去分析,见仁见智地得出各种角度的结论。
这本书从毛泽东晚年时开始写,分为“毛泽东的遗产”,“文革后期的斗争”,“思想与组织上的准备”,“农村改革”,“对外开放”,“经济全面改革”,“思想文化方面的发展”,以及“邓小平的遗产”等章节。虽然名为《邓小平时代》,却从因果关系的角度出发,把新中国建立以来的若干重大问题都进行了详细的解说,高屋建瓴而不是就事论事,使读者对这段历史的来龙去脉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读完这本书以后,我尤为欣赏的还有作者在行文间穿插着自己的理论分析,广泛涉及了历史学、经济学、政治学、哲学等多个领域,但是又通过记者的生动文笔来表述深邃的学术见解,让人读起来感到轻松愉快。在以一种读小说般的心情浏览完毕后,不禁记住了其中的若干名句:“理论家应当超越历史,不超越就没有创新;政治家应当立足现实,不立足就无法生存”,“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理想,也不能过于贫穷”。真是不落巢臼之笔。
我们今天是在沿着邓小平时代所开辟的道路前进,“以史为鉴,可知兴替”,真正的了解了这段历史,才有可能知道,将来应该做什么。
(这是一门课程的作业,题目是以演讲的方式介绍一本书)
- 上一篇:五四,青春中国由此诞生
- 下一篇:政策在传递过程中所发生的故意的变化需要引起注意
相关推荐
你 发表评论
欢迎- 博客|读书观影和写作排行
-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