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正在改版和升级中
始建于2001年12月21日 | 非著名历史学爱好者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博客 > 博客|历史 > 正文

与W·JS探讨1-儒家的衰落(兼谈王阳明在儒家学派中的地位)

作者:行者 发布时间:2023-05-11 12:28 分类:博客|历史 浏览:793 评论:0



儒家学说在我天朝的古代,有几个重要发展阶段(里程碑人物):孔子,孟子,董仲舒,朱熹,王阳明。

真正的儒家思想,以“道统”作为最高原则,即便是位于金字塔顶端的君王,也必须遵循“道统”,而“道统”的解释权属于儒家的全体士大夫群体。然而,历代君王的算盘是“外儒内法”,表面上打着儒家的旗号,好像很理性、平和,实际上却经常使用严刑峻法来强化控制力。董仲舒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做过一些尝试,首先给汉武帝一个甜头,说“君权神授”,但同时又丰富了“道统”概念,想把皇权给关进笼子。汉武帝利用了前者,却心机满满地回避了后者。朱熹也意识到儒家学说与狭隘皇权之间的矛盾,做了类似的努力,不过当时的宋朝官方不理睬他。到了元朝和明朝,官方取其糟粕,去其精华,硬是把儒家学说的新发展改造成了带有草原上大汗及其奴仆之行为规范的不伦不类,算是一次大倒退。

王阳明的心学是儒家学派的继承与创新。前面几十年,王阳明被批判的焦点,主要在于唯心主义成分。其实,唯物主义的部分具体原理并不是通用于所有地方,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许多时候唯心主义也不是一无是处,在部分情况下同样具有积极作用。王阳明的成就,一是倡导思想解放,二是倡导深入思考和辩论。可以说,儒学在此时发展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可惜,王阳明之后,没有很好的继承者,而清朝的大环境,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又让儒学一步步沦为考据学。到了清末,向近代过渡的关键时期,我天朝因为数百年止步不前,已经落后于外部世界,儒学跟着全面衰落了。

我天朝古代的后半期,尤其是宋朝以后,整个社会持续内敛。最高统治集团希望下面什么都不要懂,什么不要知道,也不要思考,更不要独立思考。按照道家无为的理论,下面啥也不知道,就好管理了。儒家学派错误地认识了形势,一部分忙着装X,空谈一般人看不懂或是干脆不想看的理论,好像脱离民众才能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鹤立鸡群,另一部分则畏惧权势,缩手缩脚,主动退到了考据领域。其实至少在明朝,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和品味都还可以,四大名著(除了<红楼梦>)《封神演义》、三言二拍和JPM等等,里面的诗词都很多,写的也都不错,而这些在当时就是街头说书人的素材,说明了听众们还是有一定素养的。但儒家学派未抓住这些机会,没有走与普通民众相结合的道路,继续满足于自己集团内部的高谈阔论。王阳明在滁州(任南京太仆寺少卿,常驻滁州监理马政)的时候,办过许多“沙龙”,但听众仅限于其弟子,当然,那个时候的大部分普通民众,听不懂“心学”的高深理论。后来,很多人不知道王阳明研究的究竟是什么,加上官方某些人泼脏水,便误以为王阳明“乱说话”。

儒家学派一直有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希望“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历朝历代的统治集团正是利用了儒家的这个期望,将其收编到体制内,然后加以全面改造,将其异化为服务于君主统治的工具。这样的结果明显背离了儒家的初心,也成为儒家学说在近代之后逐渐衰落的重要原因。简单地“克己复礼”,沉迷于有限的“语录”,无法实现儒家学说的复兴,只能被嘲笑为“百无一用是书生”。文章和单纯的理论只是儒家学说的一部分内容,关键还是要积极入世,“经世致用”,努力超脱于世俗权力之上,而不是做权力甚至个别领导者的忠顺奴仆,结果迷失了自我。

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打倒的是明清时期儒家学说的糟粕,以及假托儒家学说之名的专制主义思想。实际上,释家是反对偶像崇拜的,注重个人修养和精神锻炼。道家也绝不是消极避世,而是强调顺应自然规律和客观规律,辩证分析问题。儒家学说也是如此,强调人的主体地位,提倡谦虚和向善,注重道德、规范,要求人人都遵守共同的秩序。其实法家也不是无原则的服从,不支持上级对下级的完全控制和随意指使,这些都是糟粕,是权谋手段。完整的法家体系,应当全面涵盖法(全覆盖的赏罚制度)、术(分权和制衡之术)、势(通过严刑峻法建立的高压态势),而某些领导直接摒弃了大部分,仅保留玩弄权术,暗箱操作,个人集权的细枝末节,奇技淫巧。正如网上有人所总结的,“人”和“仁”是儒家学说的起点。“君仁”对应“臣忠”,“父慈”才有“子孝”,只要求其中一方付出,另一方坐收利益是不成立也不可持续的,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空谈对别人的要求和对社会的憧憬,算不得“君子”。

近代以来,儒家学说开始面临严重危机,以前还说说“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现在的某些地区和某些单位,只会故意曲解儒家学说,声称要所谓的“执行力”,要绝对服从,形成了对儒家形象的严重破坏,亟需正视听。宋朝陈普就一针见血的指出:“不将法律作春秋,安得河南数国囚。莫道汉家杂王霸,十分商鞅半分周。”

真正的、不断发展的、开放的儒家学说,与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哲学有着密切联系,是现在和未来整个社会体系的基础,在主观和客观上都不能轻言抛弃。


请点击这里查看《王阳明心学和整个儒家学说的发展演变》



标签:


取消回复欢迎 发表评论:

  • 请填写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