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正在改版和升级中
始建于2001年12月21日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博客 > 博客|历史 > 正文

中国史笔记4-中国人的起源(原始社会-上编)

作者:行者 发布时间:2019-07-29 00:06 分类:博客|历史 浏览:1662 评论:2



一、中国人的起源

关于人类的起源,数千年来,大多数民族都相信是神的创造,比如我国一直流传着女娲按照自己的形象用泥土造人的传说,又比如西方的圣经则认为是上帝在伊甸园中创造了最初的人类。十九世纪后半叶,达尔文和恩格斯分别从生物学、历史学与哲学的角度(注1),详细分析了人类的起源。

现代人和现代类人猿均最早起源于1500万年前的森林古猿。从猿向人的进化过程中,主要包括四个阶段:拉玛古猿(1400万年前-700万年前)/南方古猿(600万年前-300万年前)(注2)能人(250万年前-160万年前),直立人(170万年前-20万年前),智人(20万年前至今),其中智人还可以细分为早期智人(20万年前-10万年前)和晚期智人(10万年前至今)。

需要说明的是,人类的起源(区域和种群)并不唯一,进化也不是一条简单的直线,这个过程极为错综复杂,甚至包括个别阶段的断档,比如在整个东亚地区,10万年前-4万年前这个区间的人类遗址和化石,就存在明显的缺失。就像常常被提及的北京猿人(70万年前-20万年前,直立人)和山顶洞人(3.4万年前-2.7万年前,晚期智人),虽然存在于同一片山中,但相互之间并不具备前后延续的进化关系。有学者甚至认为,在山顶洞人出现之前,北京猿人这个种群,可能已经灭亡了(注3)

此外,即便是山顶洞人,也仅仅是与现在的中国人在种群上“比较”相似,同样没有足够的证据能证明二者之间具备前后延续的进化关系。西方生物学界和考古学界普遍认为,现在的中国人与欧洲等地居民一样,都源于6万年前-4万年前走出非洲大陆的那一批古人,因此相互之间并不存在任何的生殖隔离。但也有国内外学者认为,源自中国本土的“古人”与多个外来种群在血统上的不断混合,形成了现在的中国人。(注4)

最初,古猿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的森林中,由于地壳剧烈变化,以及随之而来的气候干旱与荒漠扩展,使得一部分古猿从树上下到地面,通过搬移和挖掘等新的手段来寻找食物。在这个过程中,四肢逐渐分化,前肢不再负担支撑身体的作用,演变为手,实现了直立行走,并基于这种新的体态,促进了视野的扩大和大脑的发育。早期直立起来的古猿,还仅限于使用现成的石块、木棒等物品,经过长期的锻炼和进化,最终发展到可以用手来制作工具。能够制作工具,便意味着成为了真正的人。

直立人最突出的特征是腿骨与现在的人类已十分相似,比较适合直立行走,其代表性化石群有:德国的海德堡人。

猿能够直立行走之后,不仅扩大了视野,也使得有别于任何动物,也就是具有典型人类特点的“意识”逐渐出现。基于意识的快速发展和日益复杂劳动中所产生的交流需要,不断进化中的“猿-人”又演化出语言。随着音节的愈加清晰和多样化,口腔(舌头)和声带等器官的进化也不断加速了。(注5)

早期智人的体型与面貌已比较接近现在的人类,但仍保留一定的原始特征,与直立人相比,早期智人的脑容量大得多,脑组织也更复杂,这说明在长期劳动的过程中,人类已获得大幅度进化,其代表性化石群有:德国的尼安德特人。

晚期智人又称“新人”,体型与面貌和现在的人类已没有什么区别,分布范围也扩展到除南极洲以外的各个大陆,晚期智人时期,现在的三大人种逐渐形成,分别为:蒙古利亚人种、高加索人种、尼格罗人种。

中国境内发现的早期人类,主要包括:拉玛古猿(云南)禄丰属,距今约800万年。(云南)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陕西)蓝田人,距今约100万年。北京人,距今70-20万年。后三者都属于“直立人”。还有(陕西渭南)大荔人,距今约20万年,属于直立人向智人过渡的阶段。

二、渔猎和采集(旧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距今300万年到1万年,以人类使用打制石器为主要标志。旧石器时代最早可以对应到能人、直立人时期,最晚可以延伸到晚期智人时期。在中国境内,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丁村文化都属于旧石器时代,山顶洞人则属于旧石器时代的晚期。

最初,人类从河滩或是有着散落岩石的区域捡拾石块,作为最简单的工具。随着生产经验的积累和人类本身智力(动手能力)的提高,渐渐开始对捡拾到的石块做必要的加工,并形成了(打制)石器制造场,留存到今天的这些遗迹,仍能够反映当时开采和加工石料、石器的情况。

除了石器,人类在旧石器时代还摸索着用动物骨头(包括头上的角、象牙等)制作了一些工具,比如锥子、针、腰带扣件等,这也促使人类穿上合适的衣服。

旧石器时代的晚期(如山顶洞人),人类还掌握了钻孔、磨制和染色(使用矿物粉末)技术,大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和生活质量。

旧石器时代,人类以渔猎采集作为主要的获取食物方式,并以采集到的植物果实、根茎,捕捞到的水中鱼蚌为最主要食物来源。集体围猎大型动物可以提供更富营养,并食用更长时间的食物,但也充满了风险,因为当时人类的力量并不是很强大,工具也比较粗糙,贸然挑战大型动物,往往会付出巨大代价(注6)

这个时代,人类需要“逐水草而居”,主要是因为没有什么保存食物的技术,常常也没有剩余的可供储存的食物。当一个地区的可食用植物(或其果实)被吃完,或是可猎取动物被消耗殆尽,或是区域性环境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如自然灾害),或是人口的阶段性增长超过了周围环境的承载能力,就会出现整个群体,或是其中一部分人的迁徙。

旧石器时代,人类群居在洞穴中,或是在同一片区域的树上巣居,不过与之前的猿类相比,在旧石器时代的较早期,人类便掌握了生火(以借用天火为主,摩擦生火要到新石器时代才开始大范围运用)和保存火种的技术,并运用此技术开始吃上熟食,尤其是烤熟的肉类,这大大促进了人类体质的增强和脑部的进化。

下图为山顶洞人生活场景的想象图

旧石器时代,人类出现了最早的文化,主要表现为艺术品的制造,埋葬仪式和风俗(墓穴结构和陪葬品)的出现,以及原始巫术(尚未出现宗教)。

这个时期的人类结成了原始共产主义性质的群体,一般单个群体的人数控制在20-50人之间。由于生产力的较为低下,群体中没有脱离日常生产的领导者,也不存在带有强制性的统治权力,仅仅是富有生产生活经验或是熟悉巫术的老年人被推举为讨论和活动的“主持人”,另外会有能力出众的年轻人被推举为狩猎的首领。需要特别指出的,这个时期没有任何领导者有权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其他人,履行职责主要靠自身的影响力——以德服人。

旧石器时代已经形成了家庭,并作为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旧石器时代早期,仅仅排除了不同辈分之间的通婚,但是在同一辈兄弟姐妹之间仍存在着杂婚的现象(注7),这个阶段被称为氏族公社(血缘家庭公社)。到了中晚期,由于认识到这种形态对体质的危害性,人类开始完全摒弃直系和旁系亲属之间的通婚,后来又进一步发展到从族外寻找配偶的群婚,这个阶段则演化出了通婚氏族公社共同组成的原始部落。再后来,又出现了对偶婚,即虽然夫妻双方并未长期、稳定的生活在一起,但一名男性固定有一名正妻,一名女性也固定有一名正夫。

旧石器时代,女性在收集食物方面的贡献要多于或至少等于男性,因为女性所从事的采集活动比男性所常常从事的渔猎活动,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加上生育和抚养小孩,女性的地位和权力要高于男性。最初的原始部落中,一般是以一名年长女性为领导者,男女结合后也是男性迁居到女性氏族中居住(但不属于妻子所在氏族的正式成员),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世系均按照母系来计算,即母系氏族公社。

三、种植与养殖(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距今1万年到5000年,部分地区结束于距今2000年(注8),以人类使用磨制石器为主要标志。在中国境内,主要有中原与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黄河中游,以河南三门峡渑池为代表,含陕西西安的半坡遗址),东方的大汶口文化(以山东泰安为代表),以及南方长江和钱塘江流域的良渚文化(太湖流域,以杭州为代表),其它比较有名的还包括:河姆渡文化(以浙江宁波余姚为代表)、马家浜文化(太湖流域,以浙江嘉兴南湖附近为代表)、龙山文化(黄河中下游,以山东济南为代表)、马家窑文化(黄河上游至青海一带,以甘肃临洮为代表)、三星堆文化(四川广汉,从新石器时代至夏商时期)、屈家岭文化(江汉平原,以湖北京山为代表)等。国际上,玛雅文化、印加文化是比较典型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下图为新石器时代主要遗址分布

新石器时代的石器加工工艺已比较发达,包括切割,琢打,钻孔,磨光等技术。

除了石器,人类在新石器时代在创造出大量的陶器、玉器。有些较为高级形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还出土过简单的青铜器、铁器等金属制品(注9)。这个时期,部分地区(如河姆渡)诞生了耜耕农业,虽然这种用动物骨头做成的生产工具还比不上后来的锄头等工具,但是已经具有平整土地,挖沟,引水、排水等功能。历史学界普遍认为,刀耕火种,耜耕(石器耕锄),铁犁牛耕是农业生产方式演进的三大阶段,新石器时期就进入了第二个发展阶段。

有学者认为,农业和畜牧业的萌芽是新石器时代的最重要标志,甚至比磨制石器的出现更具有代表性。人类开始以种植养殖作为新的主要的获取食物方式。这期间,先后驯养了牛、羊、猪、狗等野生动物,并开始种植小麦、大麦、粟、黍、水稻等农作物(注10),部分地区还出现了灌溉农业。食物来源的更加稳定,以及对自然条件依赖性的降低,促进了人类体质的进化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新石器时代,中国形成了“六畜”(猪牛羊马鸡狗)的概念,并以猪为最主要的家畜,这与西方饲养牛羊,大量食用乳制品的农业、畜牧业生产及消费状况形成了明显差别,这个差别大约产生于7000年前。

水利是农业的根本,从古至今皆如此。大禹治水“神话”的出现,说明中国人已进化到可以改造自然,以自我造福的阶段,而不是像之前那样,只能被动的适应自然条件,或是不断寻找更适合的但未加改造的生存地。

这个时期,由于农业和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人口急剧增加,人类聚落不断增大,出现了面积很大的中心聚落和公共墓地,后来还出现了原始的城堡、城垣等,并开始有了居住区、祭祀区、制陶作坊、纺织作坊的分化,这意味着人类开始向文明时代迈进。

新石器时代,手工业从农业中独立出来,开始出现专门的技术“工人”,以及专门的手工业作坊。这个时期的手工业以制陶业为主要标志,也包括纺织业、酿酒业等。手工业的技术水平在这个时期飞速提高,比如在制陶业,出现了快轮制陶技术,陶器表面十分光滑,且薄如蛋壳,比如在建筑业,出现了榫卯结构。比如说纺织业,出现了石质纺轮。

陶器是新石器时代的最重大和最具代表性的发明,先后经历了贴塑法,泥条盘筑法,慢轮制陶法,快轮制陶法等发展阶段,后期还越来越多的在陶器上绘制,烧制或雕刻出各种图案,体现了这个时期对美的追求。仰韶文化就是以彩陶为主要标志。

下图为半坡的人面鱼纹盆

下图为马家窑的彩陶盘(甘肃省临洮市出土,甘肃省博物馆收藏),就目前已发掘的文物来看,这件代表了中国新石器时代彩陶工艺的最高峰

新石器时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累计,私有财产出现,男性在生产中的作用不断提高,经济和社会地位同时提升,母系氏族公社开始向父系氏族公社演化。这个阶段开始出现了一夫一妻制,这比旧石器时代的几种婚姻形式具有更强的稳定性,但却是以牺牲女性地位为代价的。其具体表现有:男女结合后女性迁居到男性氏族中居住,妻子受丈夫的支配甚至奴役,死后夫妻同穴,部分情况下还出现了为丈夫殉葬的情况,女性彻底沦为男性的附属。

伴随着婚姻关系的变化,人类也出现了贫富分化,阶级分化,原始社会逐步瓦解。值得注意的是,新石器时代末期,玉器大量出现,且制作工艺越来越精美。玉器并不用于生产活动,人类开始更多地制作出玉器,一方面说明整体生产力已大大发展,有机会分化出一个专门从事玉器加工的手工业“工人”群体,另一方面则说明贵贱、尊卑、亲疏、上下的关系越来越明显,并通过玉器这种礼制类用品来表现。后来的周公制礼(注11),也是主要为了区分和强化这些社会与政治关系。

下图为马家窑文化的村落场景复原

下图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区别

— — — — — — — — — —

本文于2018年12月23日动笔,2019年7月28日完成

— — — — — — — — — —

注1: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一书,阐明了生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规律。1871年,达尔文再次出版《人类的起源与性的选择》一书,列举许多证据,说明人类是由已经灭绝的古猿演化而来的。1876年,恩格斯发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为达尔文的进化论填补了两个重要空白,一个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另一个则是古猿如何进化成人。恩格斯指出,人从动物状态中脱离出来的根本原因是劳动,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也是劳动。

注2:以前,学界通常认为南方古猿是人类的祖先。后来发现了存在于更早时期的拉玛古猿,且骨骼形态与人类较为相似,与猿类又有着明显不同,因此替代了南方古猿的地位。不过,一直有学者坚持认为,拉玛古猿不应属于人科,而是猩猩的祖先。

注3:生物学界和考古界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大约十万年前,第一批人类离开非洲,并于五六万年前抵达东亚。此时,第二批人类再次离开非洲,于三万年前抵达东亚。由于拥有更先进的生产和工具制造技术,第一批人逐步取代了东亚的原住民,而第二批人又逐步取代了第一批人。不过,现在的东亚人基因里,仍保留有已经被“种族灭绝”的最早期东亚居民的成分,这是不同人种间不存在生殖隔离所造成的客观结果。

以前,学界普遍认为,中国中原地区和蒙古高原具有相同类型的人种,统称“蒙古人种”。不过,近几年有研究发现,蒙古高原的居民(从匈奴到突厥再到蒙古)融合了一定的棕种人、矮黑人基因,这时十万年前第一批离开非洲的人类所携带的基因。而中国中原地区的居民具有着较为纯粹的黄种人基因(也包含有最早期东亚居民的基因,但比蒙古高原的居民要纯粹的多)。至于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的居民,则是中国中原地区居民融合了当地土著的基因。

就整个远东地区的情况来看,早期人类的迁徙和演化大致为这样的路线:十万年前,最早的一批人类离开非洲,先是到西亚(并可能取代了当地的土著居民),再到中亚和东亚。五万年前,抵达澳洲大陆。四万年前,扩展到欧洲。其中到了东亚的人类,以此为新的基地,向南扩展到西太平洋上的岛屿,向东扩展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向北扩展西伯利亚。一万年前,东亚的人类再次通过白令海峡(冰期的陆桥),进入北美洲,随后又扩展到中美洲和南美洲。

另有中国学者坚持认为,目前在中国境内发现的古人类化石,有200多万年前的巫山人、(湖北)建始人,170多万年前的元谋人,100万年前的蓝田人,70万年前的北京人,35万年前的南京人,30万年前的(安徽)和县人、十几万年前的长阳智人,3万年前山顶洞人等。跨越了200万年前到1万多年前,相关化石证据一直没有间断过。这证明了在中国境内,从原始人到现代人类的演化是连续的,中国人是自己进化而来的,与十万年前和三万年前走出非洲的人均无关。

下图为人类迁徙路线

注4:也有学者认为,在人类进化史中,完全意义的“种族灭绝”是不存在的。虽然进化程度低的人种被同一地区(或后来‘入侵’到该地区)进化程度更高的人种所“消灭”,但在当时和后来的人种的身体力,还是保留了之前消失的这些类型人种的基因,而且可能会一直保留到现在。

注5:关于从猿到人进化的过程,恩格斯的《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1873-1883年,1885-1886年)是比较权威、全面和深入的分析文章。

注6:旧石器时代中晚期,部分地区的人类发明了石球(抛射类)、弓箭等,以及在石器上加装骨制、木制手柄的复合式工具,这些工具有效提升了采集的效率和狩猎的威力。人类进化到智人阶段,开始有能力攻击体重达到十几吨的猛犸象之类的巨兽。

注7:《吕氏春秋》有云:“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伏羲和女蜗,是夫妻也是兄妹,这也体现了原始社会杂婚的特点。

注8:2012年前后,湖南道县玉蟾岩,江西万年仙人洞及吊桶环等地出土的陶器被鉴定为距今约20000年,最迟的也距今约12000年,这大大向前延伸了中国境内新石器时代的开始时间。

另有学者认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之间,还可以划分出一个中石器时代

注9:新石器时代,还出现了木器、竹器,以及早期的漆器、丝织品等,但不是很大规模和很普遍的。

注10:美洲地区在新石器时代培育出玉米、南瓜等农作物,但要等大航海时代才传播到世界上其它地方。仰韶文化的部分区域,可能还驯化成功了鸡等家禽。

注11:《周礼》中有云:“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这些玉器,都是新石器时代出现的玉琮、玉璧之类玉器的传承。



标签:


已有2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 行者

    行者  评论于 2019-08-31 17:12:05  回复

    是的。

  • 果树苗木

    果树苗木  评论于 2019-08-29 13:08:32  回复

    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值得骄傲!

    • 行者

      行者  评论于 2019-08-31 17:12:05  回复

      是的。

  • 行者

    行者  评论于 2019-07-29 11:03:31  回复

    【网上分享导语】重磅来袭!“中国史笔记”终于又有更新了。这篇《中国人的起源(原始社会-上编)》主要说了三个阶段:从猿到人的进化,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这篇文章断断续续写了七个月(当然其中绝大部分时间是在毫无理由的磨叽^_^),幸亏昨天叫叫催促,否则还得“照例”继续拖上几个月~~~文章写的可能有点散,还有些不太全面,欢迎大家就结构,写作,知识点细节等各个方面提出宝贵意见,我会随时修改完善。
    后面还有一篇《原始社会-下编》的文章(正在写作中),主要说说炎黄尧舜禹的事情,同时对本文的内容做一些补充。

取消回复欢迎 发表评论

  • 请填写验证码
博客|历史排行
«    2024年12月    »
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31
标签列表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