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正在改版和升级中
始建于2001年12月21日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博客 > 博客|历史 > 正文

给叫叫讲中国史11-汉字的演变

作者:行者 发布时间:2020-01-30 17:50 分类:博客|历史 浏览:1234 评论:1



这篇文章是从【我们家】网站转移过来的,主要是由于几个网站之间内容范围的调整,为了提高“给叫叫讲中国史”这个专题的完整性^_^


中国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有数千年的发展史。世界上不少国家最早的文字,比如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比如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都是与汉字一样,出现在四五千年前,但已经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与当今这些国家正在使用的文字已经完全不属于同一类。唯有汉字一直延续了下来,也就是说今天我们国家所使用的汉字,尽管经过了许多次演变,但仍然与四五千年前的形态存在着传承关系。

与世界上其它国家和地区的文字相同,汉字最早也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各类刻画符号,包括洞穴岩壁上的,陶器上的,野兽骨头上等位置的。龙山文化遗址,半坡遗址等地方的考古资料都能够证明,这一时期(最早可追溯到距今6000多年)的不少刻画符号存在着一定的连续性,即具备了连字成句的特点,可以被认为是最初,最基础的语言了。

按照现在全球公认的观点,汉字成型于距今3600多年的商朝,也就是殷墟(河南省安阳市附近)的甲骨文。甲骨文已发现和辨别出3000个以上的字,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多个类别,能够组成170个字以上的记叙文。实际上,有这样高的水平,说明甲骨文已经发展到了文字的较高阶段,在此前,应该还有一个较长的初级发展阶段,可能是在夏朝,甚至是新石器时代等原始社会中后期,当然,这些推断还需要有更多的考古发现来证实。甲骨文是一种刻在乌龟(腹)甲或其它动物骨头上的文字,在一百多年前的清朝光绪年间被发现。商朝时,商王室和贵族们都很迷信,想做什么事情,都要先占卜(bǔ)一番。占卜的过程,就是把想法刻在乌龟(腹)甲或其它动物骨头上,再用火来烤(或烧灼),根据火烤过之后乌龟(腹)甲或其它动物骨头开裂的纹路,来推断事情能不能做,认为这是上天的指示。在商朝的遗址中,遍布着这些使用过的乌龟(腹)甲或其它动物骨头,现在挖掘出来,分辨上面的文字记述,可以发现商朝许多事情在当时的记录,这是比较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到了周朝以后,甲骨文演变为金文。因为周朝时出现大量的青铜器,是我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金文正是铸造或铭刻在青铜器上面的。金文的具体写法与甲骨文有些相似,但文章长度大大增加了,商朝末期青铜器上的早期金文通常不超过50个字,但到了西周末年(两百多年后),青铜器上的金文已经能达到500字左右了,比如著名的毛公鼎(497个字)。

下图为毛公鼎上的金文(金文均为凸出的铸造样式)

东周(春秋战国)时期,文字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展,可能最早诞生于西周末期的篆文,开始流行于各诸侯国。篆文是对金文的简化,让汉字逐渐脱离了图画的原型,奠定了今天所使用的“方块字”的基础。同时,篆文的不同笔画也不再粗细有别,让汉字在书写上更加规范。不过,由于春秋战国时期存在有许多个诸侯国,各国都有自己的书写方法,实际上这一时期的篆文并没有统一的样式。

下图为大篆-石鼓文(战国时期)

秦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后,推行“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的新政策,以秦国之前使用的篆文为基础,统一普天下的篆文书写样式,并对篆文从整体上进行简化,取消部分过于复杂,奇特的笔画,以方便日常书写。自此,秦朝之前的篆文多被称为“大篆”,而从秦朝开始,被统一、简化的篆文,则被称为“小篆”。“小篆”让汉字发展到高度符号化的水平,脱离了象形文字的状态,在汉字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直到两千多年后的清朝,小篆仍然被用于官府的印章等场合,作为重要的防伪工具。

下图为小篆-泰山刻石(秦始皇时期)

秦朝和汉朝时期,还出现了隶书这种字体。据考证,隶书最初流行于民间,主要被掌管文书的低级官吏所常用(‘隶人’指的是‘胥吏’,而不是‘奴隶’),是对小篆的进一步简化,是更加完全的符号化,以及更加彻底的去除象形文字的色彩。秦国和秦朝时期,法律复杂,掌管文书的低级官吏工作很多,为了减轻压力,创造了书写更便捷的隶书。官府一开始是不承认隶书的,但越来越发现,隶书比篆书好写多了,大大提高了书写速度,于是就逐渐接受了这种字体。隶书在东汉(公元25年开始)时期达到顶峰,并且创造了许多优秀的书法作品和碑刻,因此,后世常常会说“汉隶唐楷”。

下图为汉朝时隶书的代表作《汉郃阳令曹全碑》(东汉时期)

隶书有几类变种。

一是草书,就是在隶书基础上加快写字的速度,对部分笔画做简化或连笔,主要用于书信等场合。有的时候,由于草书的笔画过于简单,并不容易逐个识别,而更适合作为一种艺术来欣赏。草书艺术在唐朝达到高峰。

二是楷书,在字体结构上基本与隶书相同,只是把隶书的扁平状外观改为正方形,即今天所说的“方块字”。楷书主要用于学习等场合,是比较正规的字体。后来出现的活字印刷,大都以楷书作为字模的样式,直到现在,楷书也作为学校教育中书写训练的基本规范。两晋南北朝时期,楷书开始流行,唐朝时基本定型,楷书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为唐朝人,赵孟頫fǔ为元朝人)有三位都是唐朝人。

三是行书,介于隶书和草书之间,不太工整,但也不过于奔放,两晋南北朝时期,行书很流行,“书圣”王羲之就是行书高手。

楷书是汉字在发展历史的最高阶段。从楷书起,汉字就不再有大的变化,而仅仅是在字型方面有一些细节的简化,比如在1956年,将繁体字改为简体字。

宋朝到明朝时期,为了适应印刷术的发展,在楷书基础上出现了“宋体”和“仿宋体”,这是对汉字的“美术化”,不太方便日常书写,但是在印刷时很美观,很醒目(横细竖粗,字型极为方正),且容易建立统一的规范,这也意味着汉字开始分为手写体和印刷体。不管是宋朝到清朝的木活字,还是近代以后的铅活字,都遵循着这一套样式。

下图为宋体(活字印刷)

总的来说,汉字经历了“图画文字→象形文字→甲骨文→……”这样一套发展和演变的轨迹。

下面为汉字演变过程的示意图:



标签:


已有1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 行者

    行者  评论于 2020-01-30 18:52:23  回复

    【网上分享导语】重磅推出:“给叫叫讲中国史”又更新一篇了,还找了好多精美图片哦!
    话说这“防疫假”真的不能再放啦,无聊的叫叫,每天被困在家里,只能玩“十万个为什么”。现在我还能勉强应付,编些看起来冠冕堂皇的答案。要是再持续些日子,等到我平生所学全抛出来了,没有更多可忽悠的了,那将如何装X呢^_^

取消回复欢迎 发表评论

  • 请填写验证码
博客|历史排行
«    2024年12月    »
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31
标签列表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