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正在改版和升级中
始建于2001年12月21日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博客 > 博客|历史 > 正文

给叫叫讲中国史14-中国古代最高级的官职:三公

作者:行者 发布时间:2021-01-13 12:29 分类:博客|历史 浏览:2061 评论:2



“三公”是中国古代最为尊贵的“官职”。秦朝及以前,“三公”基本上有具体的职权。秦朝以后,则逐步演变为一种“荣誉头衔”。

“三公”这个说法可能最早起源于周朝。西汉的今文学派研究了《尚书大传》、《礼记》等古书,认为周朝时确定“三公”是:司马、司徒、司空。不过,古文学派研究了《周礼》等古书,认为“三公”是:太师、太傅、太保。

秦朝建立之初,确定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三公”。丞相为百官之首,御史大夫相当于副丞相,负责监察百官,太尉是最高军事长官。但由于太尉在军事方面的巨大权力,为避免形成对皇帝的威胁,整个秦朝时期,实际上未任命过太尉,也就是说这个职位是一直空缺着的,由皇帝直接代理其职权。另有历史学家认为,秦朝时的御史大夫不属于“公”这个层级,而是“卿”这个层级,所以不应当有“三公”这个概念。秦朝的“三公”之下,还有“九卿”:卫尉(管理保卫皇宫的军队)、郎中令(管理警卫事务)、太仆(管理宫廷车马)、廷尉(管理司法诉讼)、典客(管理外交和民族事务)、奉常(管理宗庙和祭祀、礼仪)、宗正(管理皇族内部事务)、少府(管理山河湖海征税,官办制造业,供应皇室日常需要)、治粟内史(管理常规的财政税收等)。“三公九卿”共同构成了秦朝的中央机构。

西汉承继了秦朝的体制,不过在汉武帝时期,将太尉改名为“大司马大将军”。汉成帝时期,御史大夫改名为大司空。汉哀帝时期,丞相改名为大司徒。西汉末年的汉平帝时期,设置太师、太傅、太保,确定其地位高于大司马大将军、丞相、御史大夫,但没有对应的实际职权,属于虚职或荣誉称号。

东汉时期,将“三公”名称恢复为:太尉、司徒、司空,或是称作: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其中太尉管军事,司徒管民政(相当于丞相),司空管工程。

汉朝时,外朝的部分权力被悄悄转移至内朝的尚书台,在具体军事行动中也由皇帝直接指挥将军、校尉等高级军官,这就是架空了外朝的权力,使得“三公”在许多情况下形同虚设。

三国时期,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师”。不过,太傅、太尉、司徒、司空渐渐都变为虚职,主要用作赠予德高望重的高级官员。大司马、大将军则继续掌握有实权。

晋朝,以及南朝(宋、齐、梁、陈),均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北朝的北周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

隋朝、唐朝时期,“三公”为:太尉、司徒、司空。但是在“三省六部制”这一套新的中央机构中,决策权转移到中书省、门下省,行政管理权(具体执行)转移到尚书省及其下辖的六部,因此“三公”就被架空了。不过,平时上朝,“三公”一般站第一排,而丞相、王爷级别的只能站第二排。

宋朝时,继续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另外以太师、太傅、太保“三师”。宋徽宗时期,改“三公”为:太师、太傅、太保,同时取消了太尉、司徒、司空的设置。此外,宋朝还恢复了周朝时出现,后世屡次设置又屡次取消的“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与“三公”多为正一品所不同的是,“三孤”多为从一品。

元朝、明朝及以后,不再专门提“三公”这个说法,但是仍旧以太师、太傅、太保为最高级别的荣誉头衔,为功勋卓著的文武官员的加衔。



标签:


已有2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 行者

    行者  评论于 2021-01-31 00:47:41  回复

    谢谢你的关注与支持!

  • 神器

    神器  评论于 2021-01-21 16:57:19  回复

    学习,感谢分享!

    • 行者

      行者  评论于 2021-01-31 00:47:41  回复

      谢谢你的关注与支持!

取消回复欢迎 发表评论

  • 请填写验证码
博客|历史排行
«    2024年12月    »
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31
标签列表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