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正在改版和升级中
始建于2001年12月21日 | 非著名历史学爱好者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博客 > 博客|旅游与摄影 > 正文

九华山游记(六)九华街附近(续)

作者:行者 发布时间:2013-11-27 22:49 分类:博客|旅游与摄影 浏览:669 评论:0



一、太白的足迹

23日下午四点多钟,因为突遇山雨,不得不放弃百岁宫景区的游览,坐缆车下山。买了把雨伞之后,我们决定改在九华街景区再逛一逛。

出百岁宫缆车的起点站,横穿过九华街,就到了有着许多当年李白来九华山游玩所留下足迹的区域。李白在黄山、九华山一带的时候,实际上已经是晚年的光景了,不过诗人的浪漫气质丝毫不减,继续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词,比如那首《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并序》,因为写的实在是优美,直接促使九华山地区的群众一致决定修改地名,并沿用至今。

这里最有名的建筑要数太白书堂,书堂门前有好大的一株银杏树,树下还有一口据说是李白“亲自”打过水的方井。当我们正在欣赏与赞叹那株银杏树的挺拔的时候,一队游客走过来,最前面的导游首先介绍了这口古井,声称虽然现在由于管理不善,时常积了些落叶之类的东东,水不再那么清澈,但仍旧是值得顶礼膜拜的“圣泉”。

↑ 太白书堂附近 图片编号0618

从太白留下遗迹的集中区向化城寺方向前行,有不少形制类似的有着明黄色墙壁的寺庙,九华山佛教协会就在这地方办公。据说这一片当年可都是化城寺的“七十二寮房”。这里的“七十二”估计也是个虚指,真正表达的意思应该是“很多很多”。不过从这个词组上来看,加上祗园寺、旃德禅林最早都从属于化城寺的历史记载来看,当年化城寺的规模在九华山地区绝对是响当当的。或许化城寺为了将“盘子”做大,还创新了类似“加盟连锁”的模式,吸纳了不少“分支机构”。而某些原先香火不太旺的中小型寺庙,为了扩大影响,广结善缘,也会以打出化城寺的招牌为荣。当然以上都是我的一些猜测,不过我相信古今以来必定有一脉相承,异曲同工的关系。

↑ 天池古庵 图片编号0628

↑ 天池寺正殿 图片编号0631

二、九华老街(化城寺)

继续向西前行,过了九华山最高档的东崖宾馆,没多远就进入东西向的九华老街。九华老街与九华街平行,在九华街的北面,大致与通慧禅林到净洁精舍之间这段的(南)九华街并排。九华老街主要是卖各种佛教用品、旅游纪念品和当地特产的,中间为石板路,东段有条小河伴行,两侧基本上都是很有特色的黑瓦白墙典型皖南民居式建筑。

化城寺是九华山的“开山祖寺”,最早建于东晋时期,清朝起被尊称为“总丛林”。化城寺有康熙题写的“九华圣境”匾额,另有乾隆题写的“芬陀普教”匾额,足见历代政府和僧俗两界的重视。据说最早的时候这里只有化城寺,因为香火旺盛,周边逐渐形成集市,接着进一步发展为如今的九华街。从这个角度来看,化城寺称得上是九华山风景区的源头。如今的化城寺被作为九华山佛教历史博物馆,珍藏了九华山周边的大批文物。可惜我们这次过去的时候,大概是因为属于淡季,化城寺在作整体修缮,没有能够进入参观。

化城寺门前有个广场,广场中央开凿了半月形的放生池,与百岁宫那里的相似,只是面积要大的多,据说这个放生池的设计很有讲究,好像与化城寺及周边的建筑形成了一个整体,完全依据了传统风水学的若干原理。

化城寺的正对面,广场的西南角,有家邮政局,名字起的很有意思,叫做“祈福邮局”。这家邮局附设有邮政储蓄柜台,挂“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三类网点的牌子,可惜没有命名为“祈福营业所”。

↑ 修缮中的化城寺(有图有真相)及正门外的放生池局部 图片编号0641

↑ 放生池里面真的有好多鱼儿和乌龟等 图片编号0642

↑ 祈福邮局 图片编号0644

三、通慧禅林

通慧禅林是2007年我首次经过九华山时参观过的唯一景点,也是这次九华山“1.5日游”的终点。通慧禅林的佛堂有规定,进门须先脱鞋,换上该寺提供的拖鞋,因为这一点,或多或少地影响了人流量,与九华街闹市中熙熙攘攘的其它寺庙形成了一定的对比。

通慧禅林供奉着九华山唯一的尼姑肉身。这位仁义法师可不一般,最早在五台山出家,后参加了抗美援朝,并终生坚持行医救人。其肉身是1999年被发现的,当时仍保持着中医进行针灸治疗时的手势,一时间引起了广泛的惊叹。

↑ 通慧禅林 图片编号0683

↑ 通慧禅林旁边的风景 图片编号0684

— — — — — — — — — —

九华山游记-系列

九华山游记(一)佛教与九华山

九华山游记(二)九华街附近

九华山游记(三)天台附近

九华山游记(四)闵园(凤凰松)附近

九华山游记(五)百岁宫附近

九华山游记(六)九华街附近(续)

九华山游记(七)尾声



标签:


取消回复欢迎 发表评论:

  • 请填写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