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说历史75-让你当官还不好
作者:行者 发布时间:2019-07-21 16:42 分类:博客|历史 浏览:1552 评论:4
过去的两千年里,我天朝的最大优势之一,便是一直存在着社会各阶层间流动的通道,位居社会中下层的民众,总能够借用察举、科举等工具,通过自我奋斗来实现阶层跃升的梦想。而我天朝的重要不足之一,也正是在于这套体系的设计,因为“体制内”可供选择的“职业”仅仅包括“做官”,除了“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别无他途。至于近代以来国家发展所最为稀缺的专业技术类和科技类人才,在我天朝漫长的古代时期,基本上找不到可以展现个人价值的地方,最多,也就是混一个“钦天监正”(五品)之类的职位吧,在冠盖云集的中央机关里,品级显得都快低到“不入流”的层次了。
如果是遇到了朱元璋这样的强悍派人物,忽然心血来潮,说给你安排个职位,而你又不想做(操)官(心)的话,那么,大领导冲冠一怒,你和你全家的性命恐怕就难以保全了。比如说在洪武年间,经历了元末的乱世,新成立的明朝ZHENG府干部资源缺口很大。作为头号大BOSS,朱元璋听说江西贵溪县有两位著名读书人——夏伯启叔侄,于是就下令征召其出来做官,并相当自信地认为,这两个人会屁颠屁颠地跑来效力。谁知道,夏伯启叔侄偏偏觉得“处江湖之远”挺好,挺自在,怎么“劝”都不愿意出去。地方官威胁说,大BOSS已明确指示,绑着,抬着,也要送到京城,这俩人亦不为所动。当然,在地方官狠狠吓唬了一番过后,夏伯启叔侄还是有些忌惮的,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各自砍下左手的大拇指,心想,残疾人总不能正常履行职责了吧。然而,领导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依然要求地方官将其五花大绑,送至京城。
在朱元璋亲自“牵头”编印的《大诰三编》(注1)中,安排了专门章节,详细记录了朱元璋与夏伯启叔侄的“紫禁城(注2)对话”。对话中,朱元璋以高度的“ZHENG治自信”,训诫夏伯启叔侄说,能有今天的安定生活,全都是因为有了自己这个普天下民众的“再生父母”,而这俩人拒绝“再生父母”的要求,实在是大逆不道。最后,朱元璋“郑重”决定:“尔宜枭令,籍没其家,以绝狂夫愚夫仿效之风!”朱元璋后来在《大诰》中专门写道,“寰中士夫不为君用”, 是为“真犯死罪”,并应当“应合抄札家属”。这项“最高指示”明确了“不为君用”是死罪,而且是不可改易的钦定罪名。
从那时起,我天朝便出现了一个极其恶劣的传统,就是某些个领导者所看重的,是下属们的不得不从,同时还要有源源不断的“感恩”。而任何违背领导意志——哪怕是领导睡个觉所形成的奇葩想法——的行为,都是跟领导“过不去”的严重错误,都是在对抗“权力”和领导“权威”,甚至于被认(上纲)定(上线)为一种“制度化”的“罪行”。
我天朝的某些人,在作为被领导者的时候,常常会没有任何原(脑)则(子),唯某些个领导者的马首是瞻,只要领导满意就好,还美其名曰提高“执行力”。最近两年,又增加了新的,更高大上的说法,叫做“提高站位”,或是讲“忠诚”。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其实这些词语和短语,最初根本都不是这样的意思,但是在“传播”的过程中,被大大小小的官僚们给滥用和异化了。比如它们极力宣扬,领导的眼光和认识,在任何时候,任何领域都会比普通群众要高,不管工作、生活还是具体专业(某些领导有时间去管每一个细节么?),领导都是绝对正确的。又比如它们极力推崇对领导的服从,殊不知在许多时候,已经变成了“搞人身依附关系”。
在有幸成为领导者之后,可能是因为总是为别人“操心”,总是担心别人干得不好,让自己无法满意吧,除了成天想着怎么提高“控制力”,其它能力都迅速退化了。比如“不会”自己写稿子了,比如“不会”自己定车票、机票了,甚至“不会”自己打饭了,几乎就是一幅“生活不能自理”的新常态,呵呵。
最近网上在火热地讨论一条新闻,有人觉得两位主角的拒绝简直是“大逆不道”,非得严加惩处,以明确领导的“说一不二”。不过在【行者】看来,不贪恋官位,这绝对是要大加赞扬的啊^_^ 要说唯一不足的,可能就是未能无条件的顺从某些个领导,让这些领导生气了,感觉自己的话掉地上了,感觉自己没有被人捧得高高的,感觉自己的面子挂不住了。另外,【行者】还想弱弱的问一句,究竟是科学的、合理的、真正的“组织决定”,还是被某些人所利用的结果呢?
要充分理解各自不同的理想、价值观和奋斗目标,充分理解别人不想走仕途这一条路的权力。其实,所谓的“当官”,只是现代社会众多职业选择中的很普通的一种而已,而决不能代表什么“地位”或“满足感”的提高,否则,就都是官本位,官僚主义和等级观念这些旧时代糟粕的沉渣泛起。同时,如果人人都想“当官”,整个社会以“当官”为人生价值实现的唯一渠道或者说是主要表现,那么整个社会便出现了严重的病态。当然,这个问题是某些个领导者所认识不到的,因为,他们的一辈子就是为了“升官”,说不定还想借“升官”来“发财”,至少,要摆出“好大的官威啊”,呵呵。
要尊重每个人的选择,只要不是违反法律法规,不是违背公序良俗的,就都是正确的,不能被别人所左右或干扰的。今天这样说,明天那样说,总是某些个领导者有理,而被领导者只有被动接受,绝对服从的份儿,只能匍匐在权力——甚至是被私有化的公权力——的脚下,这可不是什么正常现象。
综上所述,其一,不能将“升官”作为一种人生理想,更不能将其作为实现其它目标的途径。其二,要尊重和并充分保障每个人的自由选择权,不能让人被代表,被代言,更不能简单粗暴的肆意强化控制力,这不是所谓的“秩序”,而是彻头彻尾的独断专行。
【不同先生】曾说过:上联——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下联——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横批——不服不行。
许多年前,我天朝的父母们常常喜欢说:“我这都是为你好。”在这种不容“质疑”的语境下,小盆友们唯有老老实实全盘接受,同时闭嘴的份儿。这两年,【行者】倒是多次听到【叫叫】说:“我只要自己决定就可以了。”【行者】觉得,这是个好现象,希望【叫叫】他们这一代,能有更多的人有这样的意识和认识,这样,我们国家就真的能够向前进一大步了。
— — — — — — — — — —
注1:《大诰》是朱元璋的语录集,主要面向普通民众,同时还有一部书,名曰《皇明祖训》,主要是面向朱明皇族的。正如现在的北棒子国,有份《树立DANG的唯一思想体系十大原则》,其效力是高于宪法的一样,《大诰》和《皇明祖训》在明朝时的“法律效力”,也是要高于《大明律》的。通常,百姓都是要“请”一本《大诰》供奉在家里,号称每日“学习”,等到违法即将被惩处的时候,家里有没有存放《大诰》,以及本人对《大诰》内容的掌握程度,也将成为是否能够减轻处罚的重要依据。
注2:有朋友提出,朱元璋不是定都在“徽京”么,怎么会有“紫禁城”?【行者】要说,当时“徽京”的形制,丝毫不逊于“靖难之役”后新建的“北京”,而“北京”的形制,实际上也是大量参考了洪武年间“徽京”的设计。南明时期,陪都“徽京”一度被重新启用。清朝时,“徽京”的“紫禁城”被占作八旗驻防地,太平天国时期,为建造新的宫殿,又拆除了不少“徽京”“紫禁城”的建筑,因此,现在所能看到的,就只有“明故宫遗址”了。
— — — — — — — — — —
另请参阅知乎上的一篇文章:《拒绝提拔》
相关推荐
你 发表评论
欢迎- 博客|历史排行
- 标签列表
已有4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行者 评论于 2019-07-22 12:07:40 回复
服,必须得服,妥妥的^_^
行者 评论于 2019-07-22 12:07:09 回复
呵呵,确实如此啊。
榆林 评论于 2019-07-22 07:56:49 回复
领导就问你:服不服?
行者 评论于 2019-07-22 12:07:40 回复
服,必须得服,妥妥的^_^
NINE 评论于 2019-07-21 22:05:52 回复
我国标榜的最高境界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然而,就历史而言,绝大多数人在現实中的生存方式是"穷则摇尾乞怜,达则为非作歹" 。
行者 评论于 2019-07-22 12:07:09 回复
呵呵,确实如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