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说历史9-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
作者:行者 发布时间:2015-05-09 23:29 分类:博客|历史 浏览:1189 评论:0
下午在驾校学习“科目三”,非常遗憾地错过了俄罗斯为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所举行的阅兵,这可是期待和等待了许多天的直播,而且据说这是俄罗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红场阅兵。
不过,在美国及其“小跟班”们的一手策划和大力“营销”下,出席这次阅兵的外国领导人和外军方阵,除了主宾习大大以及由其领衔的中国仪仗队之外,好像还真的没有什么“像样”的远方来客,这似乎搞得稍微有些“尴尬”。昨天晚上,行者不禁想起这样一句话:现如今,还就是美国有能耐,三下两下,就弄得俄罗斯只剩下中国这一个“朋友”,而朝鲜已经完全没有朋友了。这句话也许在某种程度上不是特别严谨,但也算是“窥斑见豹”吧。
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方阵行进在阅兵式上 ↓
其实客观的说,二战时真正“卖力”并起到决定性作用的,算来算去只有前苏联、中国和美国这三个国家。
首先是在西方(欧洲战场),法国一上来,就被德国打的一败涂地,满地找牙,英国凭借海峡天险,算是保住了“相持”的局面,但总体上还是基本处于被动防守地位的。前苏联绝对称得上是西方(欧洲战场)的中流砥柱,要说这战斗民族还真的是名不虚传,一开始希特勒的闪电战都将其“打蒙”了,德军装甲部队一度离首都莫斯科只有最后几十公里,但苏军居然成功开展了一轮绝地反击,硬是把战局给扭转了过来。当然,这肯定不是靠什么偶然的运气,因为希特勒和德国绝对不是吃素的傻瓜,要不也不会在前期的欧洲战场上所向披靡。战局的变化主要还是受到双方实力对比等因素的影响。虽然在过去,不少历史书里总是喜欢强调这两点:1、斯大林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搞“大清洗”,以至于德军入侵之初几乎碰不到几位“残留”下来的,实战经验较为丰富的苏军高级指挥员。2、斯大林在二战初期过分相信希特勒的鬼话,未能很好地进行战争准备,也未能布置防御纵深。但同时又忽略了另一个极其重要的点,那就是前苏联在上世纪二十到三十年代所开展的工业化建设,这场建设不仅大大提升了国家的经济、科技和军事潜力,为卫国战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此外,有意识地在远东地区(也就是卫国战争的大后方)建成了强大的重工业体系,这是希特勒始终鞭长莫及的地方,也是前苏联在战争初期节节失利之后,得以从根本上扭转战局的重要条件,其实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战略纵深”。
其次是在亚洲战场上,军国主义日本最大的错误就是贪得无厌,并把这种极不正常的心态当做了一种合理的选择。尽管那个时候的中国是一个很落后,很贫穷的对手,但中国的地域实在是太广阔了,中国的人口也实在是太多了,这是小小的日本所不可能掌控得住的,也就是说,硬要搞“蛇吞象”,最后只能是面临一场悲剧。军国主义日本的决策者们,始终在战术层面,最多在战役层面打转转,而从未认真地在战略层面思考一下这场战争的问题、困难和结局。日军看到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一溃千里,简直打不出胜仗,便误以为侵略和占领中国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殊不知前面的仗刚刚打完,共产党军队立即就冒出来抄自己的后路了。实际上从1931年之前,中日战争就一直维持着这样一种局面:日军常常在与中国正规军的较量上获胜,不断向南推进,但总是无法很好地守住已经占领的地区,总是有各式各样的中国游击队跟在后面,由北向南发起攻击。中国军队在实践中发现这种战术的优点,于是越来越多地运用和推广,不仅八路军有便衣的武装工作队,抗战中后期,国民党军队和特务组织也开始日益频繁地选择“逮着机会就打,打完就开溜”的战法,以至于日军只能躲在大城市、交通线和碉堡里面,一走远,就不知道什么时候吃了“黑枪”。最近就有历史学家研究发现,1945年5月左右,也就是苏德战场战事基本结束的时候,侵华日军已经被压缩到比较有限的“据点”式空间里,用以前很“流行”的语句来说,便是已经“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日之间的胜负只是个时间的问题了。
曾经有人认为,中国对日战争胜利的关键因素是“屈原”,也就是日本屈服于美国的两枚原子弹。还有人认为,关键因素应该是“苏武”,也就是苏军出兵东北,短期内打败关东军,使得侵华日军失去继续抵抗的最大资本。当然那时候还有人认为关键因素是“共工”,也就是中、美、苏三方面的共同努力。最后一个观点倒是相对客观和公允一些,不过,行者认为,中国的抗战,并不是被动地在等待外部的支持,反倒是自始至终与其它国家存在着一种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的关系。其一,中国拖住了日军,使其腾不出手进攻前苏联的远东地区,为苏联赢得了宝贵的喘息机会,避免了两线作战的危险,其实,日军在“十月革命”期间就已经登陆至海参崴附近,但由于中国战场的困难,数十年未能再向前进一步,即便与德国早已达成东西夹击的协定,却直到二战结束都没有条件来付诸实施。在莫斯科遭遇德军兵临城下的最危险阶段,斯大林曾急令部分驻扎在远东地区的苏军千里驰援,但是请相信,斯大林是个专制主义者,但绝不是个没事就拍屁股决策的领导,他在作出这个决定之前,肯定是坚信日军不会尾随过来的,因为如果日军真的倾巢出动尾随调防的苏军,其后面立即会涌现大批中国的游击队跟着打,正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最终的结果反倒不是苏军在远东的后方空虚被利用,而是日军将面临巨大且无法控制的风险。其二,中国拖住了绝大部分日本陆军,也是日军的相当一部分有生力量,使其没有足够实力与美国相抗衡,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兵力调配经常是捉襟见肘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在中国战场上被牢牢牵制住了。日本倒是一个两线作战的典型,所以两头都无法顾的很好,结果只要两头一起发力,就抱着脸便保不住屁股了。
有人说,中国在二战中付出了最为惨烈的牺牲,但是为中国赢得了“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并成为终结一百多年受欺辱的历程,同时走向民族复兴的起点,从这方面来看还是值得的。行者在此要进一步补充说:中国在1945年所获得的荣誉和权利,完全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所赢得的,完全是应该得到的,并且是整个世界对中国忍辱负重,永不言弃,坚持到底的充分肯定。此外还需要认识到的是,中国在抗战中真正认清了自己,发现了劣势中隐藏的优势,并加以运用,而这是比任何“表面上的”成就更值得关注和珍惜的民族品质。
七十年过去了,我们愈加隆重地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这是一个很好的趋势和态度,因为有很多东西是永远都不能忘却,同时需要不断进行反思的,这正是历史所提供给我们的最有益的营养。
最近,国内一部分有识之士和热心人士正在积极地开展中国远征军遗骸的发掘和迎回活动。1941年底到1945年这三年多的时间里,先后有十多万远征军将士在“云南-缅甸-东印度”一带为国捐躯和为人类正义牺牲。当时条件有限,多埋骨于异国他乡,后来,由于多个方面的复杂原因,国内也没有照顾到他们,而缅甸更是发生了无数起中国远征军墓地被毁事件,这是非常让人心痛和心寒的历史。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真正认识到中国远征军的功绩,并在跳出狭隘政治倾向和意识形态的基础上,陆续启动了一些列历史研究和祭奠活动。当然,这也是将中国抗战更深入、客观地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更科学地强调中国为整个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牺牲与贡献这个大趋势所决定的。据说,日本这些年在缅甸没少忙活,尤其是在缅甸某个十字路口建了一座“招魂塔”,让经过这个路口的人与车都绕行过此塔,仿佛在为当年那些暴卒的侵略军做着转圈祈福之举,真是无耻至极。相比之下,位居正义一方的我们做的真是太少太少了,未来还是要付出更大更多的努力,最起码,不能让这个世界被鬼子的欺骗蒙蔽了眼睛。
1941年,中英两国签署《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国组建远征军在滇缅支援英军抗击日本。据不完全统计,1942年至1944年,中国在缅甸、云南投入的部队约40万人次,伤亡接近20万人。下图为1942年,中国远征军行进在滇缅公路,开赴缅甸萨尔温江前线 ↓
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一方面,是不能让这个世界忘却了中国在二战中的付出和功绩,当然更重要的另一方面则是,我们世世代代都不能忘记自己国家先辈们的苦难与奋斗,这是需要我们永远坚定信仰和坚持下去的。
- 上一篇:第二次去悠然蓝溪玩儿(风景照)
- 下一篇:行者说历史10-自由的界限与传统
相关推荐
你 发表评论
欢迎- 博客|历史排行
-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