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说历史73-持久战过程中的一溃千里
作者:行者 发布时间:2019-05-27 21:36 分类:博客|历史 浏览:1587 评论:3
“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这是不少人耳熟能详的伟大领袖在《论持久战》中提出的著名理论。不过,在《论持久战》讲稿出现前一年多的时候(1937年初),KMT方面已经印发了蒋百里著述的《国防论》,这本书明确提出:一是要用空间换时间,等待局势扭转,二是要不畏鲸吞,注意防范蚕食,实行全面抗战,三是要利用地理条件减弱日军攻势,将日军拖入内地形成对峙,以创造长期战场,让日军战线拉的过长,疲于应付,同时,利用西南大山来抵消日军的武器优势。四是提倡瑞士的民兵制,藏兵于农,在广大农村开展游击战,发挥中国地大人多的特点,拖垮日军。
实际上,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开始,常凯申已经有意识地在西南诸省构建抗战的大后方,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更是加快了人员、设备、财产和文物向四川、云南、贵州的转移,努力在这些地区建成沦陷区民众的庇护所,以及将来反攻所用的工业基地。从战略层面来看,这些做法是比较合理的,然而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由于KMT内部的大量腐败、无能,相互倾轧和莫名其妙的畏惧,使得“转进”异化成了消极抵抗甚至大逃亡。比如在卢沟桥事变中,北平的守军以息事宁人为第一要务,时不时想着“退让”,结果整个华北很快就丢了。又比如在武汉保卫战之前,在已经克复陇海线上重镇兰封的情况下,桂永清部一路逃往开封、杞县,宋希濂部接着也直接放弃了兰封,让日军不战而胜。此时,常凯申脑子一抽,下令炸开花园口大堤以迟滞日军的攻势,结果,百万民众一夜之间葬身鱼腹,KMT威信一落千丈。当然最奇葩的,要数1944年的豫湘桂战役,此时,日军已经是强弩之末,在太平洋战场上也被美军打的满地找牙,但KMT居然还是一触即溃,一溃千里,甚至于只要几个日本浪人挑着一面膏药旗,就可以占领一座县城。最终,日军以伤亡3万人的代价,消灭了KMT超过60万人的军队。经过此役,西方更加看不起KMT,美国和英国决定不再邀请常凯申参加讨论战后秩序的雅尔塔会议,苏联也乘火打劫,通知常凯申说决定让外蒙古完全“独立”了。
下图为1937年,第三批南迁四川的文物在川陕公路运输的场景。
客观的说,常凯申在部分战略方面,选择还是有些正确的,但是在具体操作上,昏招百出。加上KMT中充满了各式各样的猪队友,就像《亮剑》中楚云飞骂的那样:“就是五万头猪,共军三天也抓不完啊!”,KMT迅速丢掉了大半个国家,同时也丢掉了全国民心。在豫湘桂战役之前,河南便有着“水(灾)旱(灾)蝗(虫)汤(恩伯在当地的驻军)”为四害的说法。据说美国著名记者白修德在报道河南灾情和当地KMT的横征暴敛时,有位军官居然表示:“老百姓死了,土地还是中国人的,可当兵的饿死了,日本人就会接管这个国家。”
— — — — — — — — — —
最后顺便来说说蒋百里,其实,他是中国近现代以来极负盛名的军事战略家。可惜,大概是因为他周围的人都太厉害,以至于他的光芒看起来不那么耀眼了。下面就来详细捋一捋这些人物关系:蒋百里留学日本期间,是李烈钧、张澜、许崇智的同窗,与蔡锷结为生死之交,并经由蔡锷引见,拜梁启超为师。留学日本、德国之后,蒋百里创办了革命党最早期的杂志之一《浙江潮》,与鲁迅有着深厚交情。他曾经担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校长,我天朝近现代以来相当一部分将领都算是他的学生,期间,他还担任了袁世凯、吴佩孚政府的高级顾问。因为著述了《欧洲文艺复兴史》(至今仍为不少美术院校的教材),徐志摩成为蒋百里的粉丝,在他入狱期间,徐志摩卷起铺盖要求陪同。为跟随学习,蒋经国曾经做过他的副官。此外,他的女儿是著名音乐家蒋英,女婿是钱学森,他还是金庸的姑父。
相关推荐
你 发表评论
欢迎- 博客|历史排行
- 标签列表
已有3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行者 评论于 2019-06-18 09:45:09 回复
【网上分享导语】最近,某些人超级亢奋,不停地瞎咧咧,说美帝准备升级贸易战,要先入侵我天朝的网络,摧毁我天朝的通信体系,然后,地面部队就登陆我天朝的东南沿海了。
要说特朗普准备发动“星球大战”,或是要去攻击哥斯拉了,【行者】倒是愿意一起来探讨一下,其余,窃以为都是瞎扯~~~
算了,你们还是去天天开会,鼓掌和点赞吧^_^
行者 评论于 2019-06-15 14:31:17 回复
呵呵
白刃 评论于 2019-06-09 21:23:08 回复
蒋公压制住了国民党内以何应钦为首的亲日派的声音,坚持与汪伪政府权做斗争。
蒋公领导了全国范围的抗日持久战,实现了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
蒋公联合英美法苏,反对德日意,为中国在二战后争取到五常席位。
行者 评论于 2019-06-15 14:31:17 回复
呵呵